清代是治什么病的-清代治疗癫痫验方案例
关于咳嗽的问题
咳嗽此为肺部疾患的主要证候,可见于多种疾病中。正如《黄帝内经》里说:“五脏六腑皆令人咳,非独肺也”。也就是说,咳嗽虽然主要是肺经的病,但与其它脏腑都有关系。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咳嗽的较为有效的偏方、秘方主要如下。
[方一]
紫苏、杏仁、生姜、红糖各lO克。将紫苏与杏仁捣成泥,生姜切片共煎,取汁去渣,调人红糖再稍煮片刻,令其溶化,日分2--3次饮用。
本方散风寒,止咳嗽,对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有效。
[方二]
苦杏仁6--10克,生姜3片,白萝卜100克。上药打碎后加水400毫升,文火煎至100毫升,可加少量白糖调味,每日1剂,分次服完。
本方散寒化痰止咳,适用于外感风寒咳嗽。
[方三]
橘红60克,生姜30克,蜂蜜250克。先将橘红,生姜二味用水煎煮,15分钟取煎液1次,加水再煎,共取煎液3次,合并煎液,以小火煎熬浓缩,至稠粘时,兑人蜂蜜,至沸停火,装瓶备用。每日服3次,每次3汤匙。
本方散寒温肺,化痰止咳,适用于风寒咳嗽
[方四]
生姜10克,饴糖适量。将生姜洗净,切丝,放人瓷杯内,用滚开水冲泡,加盖温浸10分钟,再加人饴糖适量,代茶频频饮服,不拘时间和次数,无须出汗。
本方适用于风寒咳嗽。
[方五]
葱白5—10节,淡豆豉10克,苏梗或陈皮3克,红糖适量。将葱洗净,取葱白,与淡豆豉、陈皮等人砂锅共煎取汁,再调入红糖。日分数次,酌量饮用。
本方适用于风寒咳嗽。
[方六]
鲜橄榄4枚,冰糖15克。将橄榄洗净,劈开加入冰糖和适量的水,煎到出味,一次或分次温服。
本方清热止咳,适用于风热咳嗽。
[方七]
金银花20克,薄荷5克,蜜糖少量。先煎银花,取汁约2小碗,药成前,下薄荷约煎3分钟,贮瓶内,分次与蜜糖冲匀饮用。
本方适用于风热所致咳嗽。
[方八]
洁净丝瓜花10克,蜂蜜适量。将丝瓜花放入瓷杯内,以沸水冲泡,盖上盖温浸10分钟,再调人蜂蜜,趁热顿服,每日3次。
本方适用于风热咳嗽。
[方九]
蛤蚧数只,蜂蜜30克,鲜萝卜适量。将蛤蚧焙干研末,每次取蛤蚧粉6克,用蜂蜜、萝卜煎水冲服。
本方养阴清肺,适用于火燥伤阴的干咳。
[方十]
百合(鲜良者)、枇杷(去核)、鲜藕(洗净,切片)各30克。
将百合、枇杷和藕片合煮汁,调入适量白糖,若冰糖更好,代茶频频饮。
本方适用于燥热伤肺所致的咳嗽。
[方十一]
黄梨适量,饴糖若干。将黄梨去核,捣汁,与饴糖合并煎膏,每服2汤匙,日3次。
本方清肺化痰,润肺止咳,适用于肺燥咳嗽。
[方十二]
川贝母6--12克(如用川贝母,则用3---6克),蜜糖约15--30克。将川贝母打碎,与蜜糖同置炖盅内,隔水炖服,1次服完。
本方适用于肺燥咳嗽。
[方十三]
橘皮15--20克(鲜者30克),粳米50---100克。
先把橘皮煎取药汁,去渣,然后加人粳米煮粥,或将橘皮晒干,研为细末,每次用3—5克调入已煮沸的稀粥中,再同煮为粥。
本方顺气,化痰,适用于痰湿犯肺之咳嗽。
[方十四]
小排骨500克,白果30克,调料适量。将小排骨洗净,加黄酒、姜片、水适量,文火焖1.5小时。白果去壳及红衣,加入汤内,加盐调味再煮15分钟,加味精调匀,并撒上青葱末。
本方止咳平喘,适用于痰多咳嗽气喘。
[方十五]
广柑、白糖各500克。将广柑去皮核,放小锅中,加白糖250克,腌渍1日,至广柑肉浸透糖,加清水适量,文火蒸至汁稠,停火;再将每瓣广柑肉压成饼,加白糖250克,拌匀倒盘内,通风阴干,瓶装,每服5—8瓣,日3次。
本方理气燥湿化痰,适用于痰多咳嗽之犯肺证。
[方十六]
黄芩、鲜生地各30克,粳米50克。
将二药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,捞去药渣,再加淘清的大米适量,煮烂成粥,1日内分顿连续食用。
本方清火补阴,适用于肝火犯肺之咳嗽。
[方十七]
山栀子9克,杏仁10克,桑白皮12克,猪肺200克。先将猪肺切成片状,用挤洗去猪肺气管中的泡沫,与山栀、杏仁、桑白皮一起放入瓦堡内加水堡煮,饮汤食肺。
本方清肝火,补肺阴,可用于肝火犯肺之咳嗽。
[方十八]
法半夏、旋复花、海蛤壳、淡竹茹、陈皮、代赭石、川黄连、桑叶、茯苓、海石粉、炙草各60克。水煎服,1日1剂,分2次。
本方取自清代老中医张千里医案,功能泻肝平肺,降气化痰,适用于肝火犯肺之咳嗽。
[方十九]
柴胡、半夏、人参、生姜、鳖甲、橘梗、枳实、槟榔、吴萸各150克。水煎服,1日1剂,分2次服。
本方出自《浙江中医学院学报》,功能疏肝解郁,下气止咳,适用于肝郁所致之咳喘。
[方二十]
玄参、麦冬各60克,乌梅24克,橘梗30克,甘草15克。上药拣去杂质,干研后共研,
混匀,分装,每代18克,开水冲泡,代茶饮。每服1代,日2次。
本方清肺化痰,适用于燥咳痰少。
[方二十一]
梨、生姜、白蜜各适量。梨、姜分别取汁后混合,加白蜜调服。本方润肺清热,适用于肺燥咳嗽。
[方二十二]
猪肺1具,猪肚1个,肥公鸭1只,北沙参、白术、冬虫草各30克,肉桂3克,生姜60克。将猪肺、猪肚冲洗干净,公鸭去毛及内脏,洗净,诸药调匀,分别塞入猪肚、猪肺管和鸭腹内,三物同时下锅,加水,烧沸,文火炖4个小时,至烂熟将三味分别盛人碗内,慢慢食用。
本方适用于脾肺俱虚之咳嗽。
[方二十三]
红萝卜 200克,红枣12克,加水3碗,煮取1碗,1日,1剂,随意饮用。
本方理脾肺之气而止咳。
[方二十四]
落花生45克(不去红衣),怀山药30克,粳米100克,冰糖适量。将花生、山药捣碎,后与粳米相和煮粥,候熟,人冰糖调匀,佐餐食。
本方适用于脾肺皆虚之久咳。
[方二十五]
甜杏仁100粒,核桃肉、猪板油、饴糖、蜂蜜、生姜汁各120克,鲜梨汁250克。
前二味共研细末,猪板油切块,下锅炸油,去渣留油,下杏仁、核桃肉末炸炒,至油被吸尽,放人梨汁、姜汁,炒匀,人饴糖、蜂蜜,炒至水汽末全尽,起糖泡,香气四溢。每服1汤匙,日1次,白开水调下温服。
本方益肾补肺,适用于肺肾双虚之咳。
[方二十六]
杏仁、胡桃肉各15克,粳米50克。先捣杏仁,水磨滤汁,取汁和胡桃肉、粳米同煮粥。
本方补肾舒肺,适用于肺肾不足的咳喘气喘。
[方二十七]
桂枝、附子、熟地黄、山茉萸、山药、茯苓、丹皮、泽泻、人参、胡桃肉、生姜。水煎眼,每日1剂,分2次服。
本方益肺补肾,纳气止咳,适用于肺肾气虚所致咳嗽。
[方二十八]
黄芪、党参、白术、炙甘草、当归、陈皮、升麻、柴胡各70克。
水煎服,每日1剂,分2次服。
本方为《脾胃论》补中益气汤,功能健脾补肺,理气化痰,适用于脾肺俱虚所致之咳嗽。
[方二十九]
沙参、麦冬、玉竹、桑叶、甘草、天花粉、生扁豆各40克。水煎服,1日1剂,分2次服。
本方为《温病条辨》中的沙参麦冬汤,功能养阴清肺,化痰止咳,适用于肺阴亏耗所致的咳嗽。
[方三十]
黄芩、山栀、橘梗、麦冬、桑白皮、贝母、知母、瓜蒌仁、橘红、茯苓、甘草各60克。水煎服,1日1剂,分2次服。
本方清肝泻火,润肺化痰,适用于肝火犯肺之咳嗽。
[方三十一]
清炙麻黄6--9克,生石膏20---30克,杏仁、甘草、黄芩、浙贝各6--9克,鱼腥草20---30克,细辛、玉桂(后人)、紫菀、款冬花、炙把叶各6--9克。先用净水浸湿,水高于药面1寸,1小时后煎药。石膏先煎半小时,后人群药,玉桂最后放人5分钟后即停煎,取药汁1碗,温服。隔6小时再煎,亦取药汁1碗温服。药量可根据患者年龄、体质酌情加减。每日1剂。
本方为上海著名中医顾铭浩验方,功能宜肺化痰止咳。
用于外感初起,邪人肺经,痰阻气道,清肃失灵,咳嗽剧发,痰稠色黄,早晚发作更甚,看似痰热阻肺,实则寒气内伏之证。
[方三十二]
干丝瓜花10克,蜂蜜适量。丝瓜花放入瓷杯中,以沸水冲泡,温浸10分钟,再调入蜂蜜。趁热顿服,每日3次。
适合用治肺热咽痛、咳吐黄痰、喘息、胸痛等症。
丝瓜花甘苦寒,清肺热为长,兼清热解毒。临床适用于急慢性咽炎、鼻窦炎、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症。
[方三十三]
四角蛤500克,火腿肉片、清水笋片各50克,盐、酒、麻油、肉汤。四角蛤洗净后,置面盆内,以开水冲过,剥壳取肉,去杂洗净。将蛤肉、火腿、笋片同时人油锅中煸炒几下,烹入料酒,注人肉汤,加盐,煮至蛤肉熟烂淋上麻油即成。
此汤以咸寒滋阴、利尿、化痰、软坚散结的蛤肉配竹笋调制而成。竹笋,《本草纲目》称之有“消渴、利水、益气、化热、消痰,爽胃”的功效。故此汤常可作为瘰疬(淋巴结核)、瘿瘤、消渴、痰咳以及肺结核等病的食疗菜谱。
白果的功效与吃法
银杏,又叫白果。我国记载银杏食疗的著作,首推元代饮食太医忽思慧写的《饮膳正要》。书中介绍了膳食内加入银杏,对人体机能和不同疾病所产生的效能。后来,记载银杏食疗的著作相继问世。清代温病学家王士雄的《随息居饮食谱》详细介绍了银杏与其他药物、谷物合理搭配,以更好地发挥对人体的补益用。当代食疗专家胡珍珠、窦国祥等,更用营养学和医药学原理,给食疗以科学的阐释和分析。
银杏的营养
银杏的种仁,营养丰富,除淀粉、蛋白质、脂肪糖类之外,还含有维生素C、核黄素、胡萝卜素、钙、磷、铁、钾、镁等微量元素,以及银杏酸、白果酚、五碳多糖,脂固醇等成分。
银杏的药用
银杏的药用主要体现在医药、农药和兽药三个方面。明代李时珍曾曰:“入肺经、益脾气、定喘咳、缩小便。”清代张璐璐的《本经逢源》中载白果有降痰、清毒、杀虫之功能,可治疗“疮疥疽瘤、乳痈溃烂、牙齿虫龋、小儿腹泻、 赤白带下、慢性淋浊、遗精遗尿等症”。明代江苏、四川等地曾出现了用白果炮制的中成药,用于临床。
银杏的食用
银杏在古代被列为皇家贡品。日本人有每日食用白果的习惯。西方人圣诞节必备白果。就食用方式来看,白果主要有炒食、烤食、煮食、配菜、糕点、蜜饯、罐头、饮料和酒类。但食用白果的用量和食法不当,会引起中毒。(主要指食量过大的情况)为了预防银杏中毒,熟食、少食是其根本方法。生食(去壳、膜心)成人掌握在5~7粒,小儿根据年龄体重每次2~5粒,隔4小时后可再服用。生食一定去壳去红软膜、去心(胚芽)。若熟食,每次20~30粒为宜,如去壳、去红软膜、去胚煮食,即使剂量大一些,也是不会发生中毒的。
银杏为中国著名干果之一,味道鲜美,柔韧滑腻,别具风味,较之莲子,更胜一筹。
银杏可·改善动脉、静脉和毛细血管当中的血流。
·改善老年人记忆力衰退和信息处理速度的降低问题。
·延缓早老性痴呆症的发生。
·减少由于四肢血流不足所引起的脚疼的发生。
·防止细菌的过分活跃,包括牙龈疾病。
·缓解旋晕症。
·减少耳鸣。
·防止由于视网膜缺氧引起的视力衰退。
·改善由于血液减少引起的听力损失。
·降低血压。
·增加良性的HDL胆固醇。
·防止不正常的血栓的发生。
·通过增加流入的血流,缓解男性阳痿的症状。
·缓解雷那尔德病,这是一种循环系统疾病,会引起手脚发冷。吃白果要注意的不宜中国银杏在线 报道 白果有小毒,除含有淀粉,蛋白质,脂肪外,还含有氢氰酸,一般以绿色的胚部毒性最强。据报道,曾有小儿吃 5至 10粒而中毒亡的例子。做为干果食用,白果必须熟食或制成蜜饯。入药用,熟用收歙作用强;生用清毒杀虫的作用强。但生食不可过多。古代医药书籍中曾记载: “稍食则可,再食令人气壅,多食令人颅胀昏闷,昔有服此过多而胀闷欲者。又说: “小儿多食,昏霍发惊。昔有饥者,以白果代饭食饱,次日皆。 ”据现代医学研究,白果中有一种类似鹰硷的物质,将它的溶液注入实验动物内,动物可出现抽搐,最后可因延 髓麻痹而亡。目前医药界认为,儿童生吃 7~ 15枚,即可引起中毒,炒熟后毒性降低,但一次食入量也不能过多。 5岁以下的幼儿应禁吃白果。一般最好不要长期服用。? 白果中毒,首先要有食用白果史,其潜伏期可能为几小时至十几小时。 表现的症状主要有: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发热、紫绀、此外,还有明显的中枢神情系统受损的表现:头痛、极端恐惧感、惊叫、轻微的声音及刺激即能引起抽搐,意识丧失或昏迷。严重者,可导致呼吸麻痹而亡、症状发展迅速,须急速抢救处理。 处理方法:急救应洗胃或洗肠导泻。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,以稀释血中毒浓度及治疗脱水,并可给服蛋清、活性炭。同时给予对症处理:抽搐者给予镇痉剂,面紫红者给予氧气,呼吸兴奋剂,和进行人工呼吸。中药急救: ①生甘草 100克,水煎服; ②白果壳 50克,水煎服; ③白果树皮 30克,水煎服; ④射香 0.3克,温水冲服。 育儿宝典:孕妇、幼儿不宜吃银杏中国银杏在线 报道银杏也称白果,富含蛋白质、脂肪、糖类、多种氨基酸、胡萝卜素及维生素B1、B2等。银杏不仅是上好的食用佳品,还具有极佳的保健功能。现代医学证明:银杏中的黄酮甙对脑血栓、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动脉硬化、脑功能减退等疾病有特殊的预防和治疗效果,经常食用银杏可以 扩张微血管,促进血液循环,使人肌肤红润,精神焕发。 白果最典型的食谱是白果炖鸡,相传白果烧鸡为青城山天师洞的道士创制。由嫩母鸡、银杏、姜片等入砂锅以文火煨成。食后能使人精神焕发、身强体健。 但由于银杏中含有微量氢氰酸,过量食用,会出现发热、呕吐、腹泻、抽搐、肢体僵直、皮肤青紫、瞳孔散大,甚至昏迷不醒等中毒现象,因此不宜过量、过频食用。而且,孕妇及幼儿不宜食用。 中药房所卖的去壳白果,是已经炮制过的干品(当食材最好先蒸软,以免影响口感),而市场上的真空包装白果,则是已煮熟的鲜品,毒性都已减低,所以只要注意不过量,是可以安心享受的。 若生食,一定要去壳、去红软膜、去心(胚芽),成人每天最多吃5~7粒。若熟食,每次20~30粒为宜。白果(鲜)知识介绍:白果为银杏科银杏的种子。银杏树,又名白果树、公孙树,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果树之一,素有“活化石”之称。
银杏树为落叶乔木。枝分长枝与短枝。叶簇生于短枝,或螺旋状散生于长枝,扇形,上缘浅波状,有时中央浅裂或深裂,脉叉状分枝;叶柄长。花单性雌雄异株。
种子核果状,卵形或椭圆形,长1.5~3cm,宽1~1.8cm;表面乳白色至淡棕**,光滑,基部有1~2个圆点状突起,边缘有棱线。内种皮坚硬,种仁扁球形,淡黄绿色。味微甘、苦。白果(鲜)营养分析:1. 银杏中的黄铜甙、苦内脂对脑血栓、老年性痴呆、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动脉硬化、脑功能减退等病有特殊的预防和治疗效果;
2. 经常食用可以扩张微血管,促进血液循环,使人肌肤红润、精神焕发;
3. 治哮喘,痰嗽,白带,白浊,遗精,淋病,小便频数;
4. 近年来的临床经验证明,银杏还可治疗肺结核、癫痫、神经性头痛、美尼尔氏综合症等疾病。 白果(鲜)适合人群:一般人均可食用
1. 特别适宜尿频者、体虚白带的女性;
2. 有实邪者不可服用。 白果(鲜)食疗作用:银杏果性平、味甘、苦、涩、有小毒。
可润肺,定喘,涩精,止带,寒热皆宜。
治哮喘,痰嗽,白带,白浊,遗精,淋病,小便频数。
1. 敛肺平喘,减少痰量:适用于咳喘气逆,痰多之症,无论偏寒,偏热均可。
2. 收涩止带,除湿:用治白浊带下。无论下元虚衰,白带清稀,或湿热、带下黄浊者,随症配伍,均可使用。
3. 祛痰定喘:用于治疗喘咳痰多,能消痰定喘。
4. 收敛除湿:可治疗赤白带下,小便白浊,小便频数、遗尿。食疗验方:
1. 应用于喘咳痰稀:种仁30克,冰糖15克,水煎至种仁熟透,连渣服,每天1-2次。
2. 治疗美尼尔综合症:白果30克,有恶心呕吐者加干姜6克,共研细末,分4等份,早晚饭后各服1份。
3. 治疗粉刺:先用温水洗脸,后将白果种仁去外壳,用刀片切出平面,频搓患部。 白果(鲜)做法指导:1. 白果用时去壳,捣碎,生用,或蒸、煮熟以后用;2. 白果熟食用以佐膳、煮粥、煲汤或作夏季清凉饮料等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