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癫痫药简介

癫痫药物治疗癫痫的原理-癫药物治疗是什么原理

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抗癫痫药的发展 5 主要品种 6 作用机制 7 抗癫痫药的临床应用 8 抗癫痫药的不良反应 9 用药原则 10 抗癫痫药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11 儿童用药 12 相关出处 13 相关药品 1 拼音

kàng diān xián yào

2 英文参考

antiepileptic

3 概述

抗癫痫药是一类抑制脑细胞异常放电的产生或扩散,从而阻止运动、感觉、意识或精神失常发生的药物,长期应用可控制症状。

4 抗癫痫药的发展

最初的抗癫痫药溴化物和苯巴比妥均为偶然发现。而非镇静性抗癫痫药苯妥英则直到1938年当Merritt和Putnmam用猫电休克模型筛选各种药物时发现。

自此以后,直至1960年美国乙琥胺进入市场的20年中,主要通过对相对简单的异环结构的改造,得到了大批有效的化合物。之后,随着酰胺咪嗪、硝基安定、氯硝安定以及丙戌酸的开发,才出现了结构全新的抗电线药物。关于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目前所知甚少,大体上可分为①增强神经元膜的稳定性;②增强中枢抑制性神经元的功能;③影响脑内兴奋性递质的传递三个方面。

目前临床上已试用的新抗癫痫药物有GABA、拉莫三嗪、MK801、GCS9896。随着对癫痫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,会有更多的新抗癫痫药物应用于临床。

5 主要品种

苯妥英钠、卡马西平、丙戊酸钠

6 作用机制

抗癫痫药通过两种途径制止或减轻癫痫发作,其一是影响中枢病灶神经元,减轻或防止它们过度放电;其二可能提高正常脑组织的兴奋阈而减弱来自病灶的兴奋扩散,防止癫痫发作。现有的抗癫痫药多数是通过第二种方式起作用。

7 抗癫痫药的临床应用

不同药物对不同类型癫痫的疗效差别很大,用药不当,不但无效,有的反可加重发作,如苯妥英钠对小发作的影响就是这样。所以合理选药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则。一般主张,治疗大发作首选苯妥英钠,可使60~65%的病人的发作完全停止,还有约20%的病人可得到明显改善。苯妥英钠不能控制的病例,加用苯巴比妥或扑痫酮(去氧苯比妥)或改用抗痫灵往往又可获效。小发作的首选药是乙琥胺,其作用强,毒性小。精神运动性发作可选用苯妥英钠或加用扑痫酮,也可用酰胺咪嗪。处理癫痫持续状态(大发作连续出现,病人持续昏迷)则首选安定,静脉注射。也可用苯巴比妥钠肌肉注射,或苯妥英钠加25~50%葡萄糖液,在6~10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射。注射过快可引起小脑功能失调和心脏严重抑制。

用药剂量应按病人需要而定,从小量开始,逐渐加大用量直到产生最大效应而又不产生严重不良反应为止。治疗开始时,一般主张只用一种药,只是在疗效不佳时才考虑改药或用其他药物。必须注意的是改药或停药时,一定要逐步减少原用药物的剂量,并逐步添加换用的药,待换用药生效后,再逐步停用原药,不可突然全部停用或立即改换另一种药物,否则将导致癫痫发作。用药时间一般应坚持服药至完全无发作长达3~4年以后,再用数月甚至1~2年后再逐渐停用药物。

8 抗癫痫药的不良反应

(1)偶可引起亚急性认知或行为障碍,但难以区别是药物还是癫痫或原有脑损害所致。药物可损害注意、记忆、思维或运动速度。幼儿或老人用苯巴比妥有时可产生反常兴奋。多数抗癫痫药可引起与剂量有关的神经症状,如震颤、运动障碍,但发生率较低。苯妥英、卡马西平、丙戊酸或苯巴比妥中毒,可引起小脑和脑干功能障碍的症状,如共济失调、步态不稳、构音困难、眼球震颤。苯乙酰脲常引起人格变化、精神病性症状和抑郁。

(2)过敏性皮炎通常在用药后10~14天发生,偶可发生更严重的剥脱性皮炎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、皮肌炎、血清病或结节性多动脉炎。

(3)乙内酰脲类、某些巴比妥类(如扑癫酮等)可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,系叶酸代谢障碍所致。凝血缺陷见于苯巴比妥、扑癫酮或苯妥英治疗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中,系继发于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耗竭。抗癫痫药偶可引起血小板减少、粒细胞缺乏、再生障碍性贫血。

(4)可见肝功能损害、黄疸,甚至致性肝中毒,丙戊酸和苯乙酰脲类药物较易产生。

(5)三甲双酮或二甲双酮偶可引起肾功能障碍,常隐袭性发展。

(6)苯巴比妥和苯妥英可导致骨骼矿物质含量减小和佝偻病发生率增大,可能是影响维生素D代谢所致。

(7)内分泌系统改变一般为亚临床性的改变,如甲状腺功能降低、垂体前叶功能降低。

(8)抗癫痫药与抗精神病药并用一般无额外的副反应,不主张卡马西平与氯氮平并用,因两者均有致粒细胞减少的倾向。

(9)癫痫的患母所生婴儿早产、低体重、缺氧、出血和先天畸形的危险性增加。癫痫发作的危险性一般超过抗癫痫药的致畸危险性。三甲双酮是一种致畸药,用药孕妇80%发生妊娠缺陷或自发性流产。哺乳母亲应用抗癫痫药一般不禁忌。

9 用药原则

1、小剂量开始,逐渐调整至控制发作为限;

2、单一用药,无效时才考虑合用,一般不超过3种;

3、有规律服药;

4、不宜随便换药,确需换时,应在逐渐减少原用药物的剂量同时,逐渐增加新用药的剂量,防止诱发发作;

5、坚持长期治疗,可减少复发,一般多在1~2年内逐渐减量直至停药;

6、坚持逐渐减量停药原则;

7、用药时注意不良反应,如皮疹、皮炎等,定期查血、尿及肝功能;

8、用药时若有嗜睡症状,应加服咖啡因(0.02~0.04g/次,3次/日),或麻黄堿(25mg/次,3次/日);

9、患者应生活规律化,忌烟酒,低盐少水饮食,不要过饱,避免过度紧张,忌激烈运动,避免高空、水边及机械电机旁工作,以免发病时发生危险。

10、孕妇服药有潜在致畸可能,应加注意。

10 药物相互作用

抗癫痫药物合用时,可以使血浓度降低,降低疗效;也可使血浓度升高,使之而出现毒性反应,但合理联用可增效。中枢抑制物,如抗组胺药、中枢性α激动剂、肌肉松弛药、类鸦片镇痛药、抗抑郁药、等可使抗癫痫药的镇静或神经毒性加剧。

11 儿童用药

两项新的研究显示,母亲怀孕期间如果服用抗癫痫药丙戊酸钠的话,很容易导致胎儿出生缺陷以及智商低下。

丙戊酸钠是经典的抗癫痫药,也是市场上使用最久、最广泛的抗癫痫药。研究调查了144名在怀孕期间服用此药的妇女,发现其孩子出生缺陷的几率为1成,为不服用药物的女性的7倍,也是服用其他抗癫痫药物女性的3倍。而孩子出生后的智商,也要明显低于没有服药的女性所生下的孩子。

12 相关出处

新编药物学

13 相关药品